点亮玉树

发布时间:2023/10/31 | 来源: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

一、项目聚焦的社会问题:

2010年,受青海玉树“414”地震影响,青海玉树震后近70%学校无电,近2万余名孩子教育资源匮乏。12年来,通过当地政府以及以“点亮玉树”志愿服务团队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玉树已经实现校校有电,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现场调研,玉树教育资源依然与东部沿海有较大差距,其中原因包括了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设备不完善以及教师资源匮乏等。以师资为例,2020年玉树的师生比仅1:24.2,即一个老师需要教育24.2个孩子,而全国平均水平是16.85,在偏远村小这一比例甚至小于1:30。

同时,教育质量低下也是玉树村小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为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汉字拼写能力十分不理想。进一步分析原因包括了教育资源匮乏、家庭重视程度低、学生主观能动性弱等原因。

图片63

项目问题树模型

二、解决该问题的需求情况:

解决无电学校问题是当务之急,作为基础建设条件,无电可用直接导致了电气化厨房缺失、电气化教学无法开展、电气化通信受阻等现象。孩子们还面临缺少营养午餐、缺少大病医保、缺少师资等瓶颈。亟须一个一揽子配套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玉树震后孩子们和学校面临的这些问题。

为同步提升玉树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存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需求。硬件上,必须为孩子以及教师提供更完善的学校硬件设施,一方面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留下高原师资。软件上,必须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受助者综合素质。

项目方案:

青海玉树地震后当地学校缺电情况严重,导致当地儿童无学可上。2011年,团队发起“点亮玉树”项目,旨在尽快消灭玉树无电学校。

图片64

点亮玉树公益行动

一、打造以电为圆心的“五有”生态圈

“点亮玉树”打造了“五有”志愿生态圈,即以电为圆心,实现“有电可用”,以电为媒介,发动多方参与,众筹多方资源,实现“有学可上”“有衣可暖”“有饭可吃”和“有药可医”。

图片65

近年来,经过持续关注和项目评估调查,团队聚焦改善玉树村小教育资源和提升玉树村小孩子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双重需求,形成“新能源+新教育”志愿服务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提升教育质量,倡导碳达峰碳中和理念。

图片66

“新能源+新教育”志愿服务模式

二、构建以国企为中心的众筹志愿树

项目发挥电力专业优势,以开展光伏扶贫为中心策略,联合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百世物流、可莎蜜儿、广发银行等外部组织,形成多方众筹、合作共建的可持续行动方案,形成滚雪球效应。

图片67

12年来,项目累计援建13座无电学校光伏电站,帮助玉树实现了“校校有电”,并进一步投入软性教育资源,包括开展658名高原师资培训、在24所学校58个教室布点空中课堂。项目共计惠及师生21006名,辐射扶贫藏区人口35080人。

项目创新点:

一、援建一批光伏电站。充分利用高原日照特点,发挥新能源优势,为玉树村小援建光伏电站13座,每年总计为学校节约电费10万元。

图片68

用上电后的玉树扎芒村小的孩子们喜笑颜开

二、建设一批有氧图书馆。有氧图书馆配备了制氧机、多媒体等设备,同时还包含一个植物站,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认识小植物,种植小植物,这些植物光合作用提升图书馆氧量。给孩子更加优质学习硬件环境的同时,让孩子从小有了一些生态的理念,年底前将建成3座图书馆。

图片69

国网浙江电力援建高原首座有氧图书馆

三、开展一批空中课堂。在长期开展“浙江——玉树”两地师资交流的基础上,结合玉树教育局的培训需求,借助移动互联网,把浙江的优质师资和志愿者课程覆盖到了玉树58个教室,填补了偏远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的短缺。

四、培养一批当地教师。团队联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玉树市教育局一起建立了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玉树分站。开展“送教进玉树”活动,实现浙江、玉树两地师资对口交流,玉树3所初中、13所小学和15所幼儿园的852名教师参加轮训。

图片70

志愿者在玉树县结古镇扎芒村小支教

五、实现了四大转变。“点亮玉树”从最初单一光伏电站援建发展成目前的牵动多方的开放式志愿服务平台,实现了项目运作中的四个转变,一是从离散项目向精准扶贫转变,二是从短期捐赠向长期帮扶转变,三是从单边参与向战略平台转变,四是从条块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从而提升了对项目的精益管理。

图片71

可持续性:

一、可持续的团队使命

1.文化融合,“点亮玉树”志愿者团队以供电公司员工为主体,项目本身已成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团队优势,项目积极与当地供电公司展开合作,形成核心团队和在地团队两支队伍力量。

3.政策优势,点亮玉树“新能源”+“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当地生态立州以及分布式光伏建设等政策相符合。

图片72

国网浙江电力点亮玉树最后一所无电学校,结束了玉树无电学校历史

二、可持续的资源体系

1.资金资源优势,项目具有定期定向捐赠,同时设立专项基金进行科学管理

2.技术资源优势,项目主体具备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

3.组织资源优势,项目联合玉树教育局、玉树学校、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等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公益联盟资源平台。

4.社会传播优势,项目发挥央企媒体优势及阵地优势,形成项目广泛社会传播。

三、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1.培育以可持续为核心的双DNA生长链

 12年间,从点亮玉树县下拉秀乡曲新村小第一盏灯开始,“点亮玉树”沿着发起、推广、合作、深化的路径,从品牌打造和公益运作两个维度,不断升级、完善“点亮玉树”志愿项目,培育出了一个“可复制、共生长、内传导”的国有企业孵化志愿品牌的双链DNA模型。

图片73

2.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造血”模式

发挥以“新能源”为主的技术及资源优势,提供教育项目的能源供应和资金支持,同时“新教育”进一步加快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传播,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自我完善,逐渐形成由“输血”变“造血”的转变。

返回新华信用首页

[责任编辑:石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