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要退出?
您暂时尚无权限,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返回
返回

(七十年七十位农民工口述历史)邹彬:大国工匠正少年

2019/12/25 | 来源:新华信用

七十年七十位农民工

本文摘自《七十年七十位农民工口述历史》(杨志明/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新型建筑业篇

篇首语:“8年前,我还只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只能跟着父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村小青年,整天和灰浆、挑泥沙、搬砖头……”从农民工到世界冠军,再到人大代表,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的邹彬一直用他的细致和脚踏实地诠释着这个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人们看得到的是他过硬的本领,看不到的是他成功之前日复一日的努力和付出、眼泪和汗水。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建集团旗下一名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有着这个行业的典型气质——吃苦耐劳,他用勤奋书写出了95后新青年的奋斗传奇。身上曾带着“留守儿童”印记的邹彬表示,我希望和我一样的农村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长处并努力为之奋斗,我们可以不是最聪明、条件最好的那个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做最认真、最努力的那个孩子,成为用双手奋斗出幸福的人。

曾经连几何图形都分辨不出的邹彬,拿到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曾经的留守儿童邹彬有些沉默寡言,如今的人大代表邹彬,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为新生代农民工在两会发声。1995年出生的邹彬,父母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跟着奶奶长大的他,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有着一丝叛逆。16岁的邹彬毅然选择放弃学业,到父母身边去跟着工地上的老师傅学起了于艺。师傅们都是做得越多赚得越多,但年轻气盛的邹彬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他要保证质量,还要提高速度。从无数个独自练习的日夜,到后来,一面12平方米的墙,其他工友们得花一天的时间砌好,他只要半天,甚至能够保证砌的墙横纵两向的缝隙都能控制在1厘米的标准以内,砖面干干净净不沾水泥。个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就是这样较真的态度,让邹彬2014年获得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砌筑项目冠军,2015年获大洋洲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银牌,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世赛砌筑项目“零的突破”。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邹彬赛后回到企业,成功领办“‘小砌匠’邹彬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及工友,从事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牵头成立了“邹彬建言献策工作室”,进行提案调研。2018年,他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3月随团赴京履职,为新生代农民工发声,22岁的他全团年纪最小,被称为“95后人大代表”。

勤学苦练,拿到“世界大奖”

邹彬出身于“砌墙世家”,16岁初中肄业跟随父亲在工地里挑砖。好学的邹彬借着打“小工”的机会,跟着老师傅学手艺,吊线、抹灰、找平、盖砖、勾缝,把每道工序看在眼里。当工友回到生活区午休的时候,邹彬还坚持着父亲教育他的“勤能补拙”,一皮砖、一皮砖地练手。在劳务负责人的推荐下,他参加了中建五局的“超英杯”劳动竞赛,获得青年组第一名,企业因此要培养他,量身定制“课程”,再送他登上更大的舞台。

从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邹彬,起初看图纸测算几何图形面积非常费劲,被告知训期长达一年时间,让他更加犹豫。当时他的工资是按天发放的,少干一天就少一天劳工费。湖南人“能吃苦、耐得烦”的性格为他做了决定:“我还年轻,钱以后可以慢慢赚!”。训练时,邹彬自我加压,从早上6点到晚饭后的3小时,理论课、实操课、体能课全部排满。功夫不负苦心人,即便是优胜奖,邹彬也是世赛砌筑组里第一个拿奖的中国人!后来回想起来,他说困难主要是在图案转化上,由于比赛不像工地上简单砌一堵墙,作品上会设计一些图案,从图纸到实物用1:1的比例把图形放出来,需要把图案画在砖上,然后用切割机把它切出来,最后再砌筑。邹彬说:“这需要大量的几何计算,我文化程度不高,理论这块不是很好,别人晚上训练完就去休息了,我不行。要经常去找几何老师给辅导,还要学习理论知识,研究怎么把作品做得更精细化。”

比赛结束,邹彬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做起了“砌匠”工作。而后,企业为激发员工创新、创效、创业激情,鼓励“工匠精神”,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小砌匠’邹彬创新工作室”,由其担任工作室组长,带动全员提高工程品质。

参加“两会”,为建筑工人发声

如果说2015年拿下“世界大奖”是邹彬人生的闪光点,那么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就是他的另一起点。“95后”“农民工”“技术能手”“人大代表”,当这些标签集中于邹彬身上时,他坦言,有不小的压力和责任,他从农民工中来,他了解这一群体,里面有很多有才华的人,自己要为农民工发声,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一群体,让农民工兄弟更好地服务社会。他看待自己,依然是农民工,从原来没人知晓的农民工,干活只是为了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一点,由于获得了一些荣誉,在圈内小有“名气”而已,但他希望把他的经历告诉更多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只要肯努力,就会用双手挣来幸福。

两会期间,除了开会和接受采访,邹彬都在房间学习各种材料。工友们托邹彬带到两会的呼声是增加收入,不过他没有直接这样转达。在企业帮助协调资源的情况下,由邹彬牵头,成立了“邹彬建言献策工作室”,通过调研讨论,向全国人大提出了为农民工兄弟争取更多权益的建议。邹彬知道,人大代表有更多的机会和媒体打交道,每次媒体采访他,他都会抓住机会,向媒体介绍,像他一样年纪的产业技术工人有好多,希望社会能更多地关注这个群体,把他们聚集到一起来,相互学习,帮助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能力提升了,工资水平肯定能提上来。

不忘初心,青春建功在基层

来源于基层,成长于基层,服务于基层,这是邹彬干事创业的初心。两会归来,邹彬投身到“青年大学习”行动,为企业职工分享参加两会的感受,介绍两会盛况、传达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激励企业员工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18年8月,邹彬参与“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改造项目的建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他和项目团队一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该项政治任务的圆满完成,得到高层肯定和各方点赞。

邹彬的工作室,为多个重点工程项目解决了质量管控难题,“素颜女王”清水混凝土的微信宣传被各大建筑类公众微信号转发,点击量超过10万;指导湖南常德、娄底等地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当“伯乐”推荐选手参赛,当“老师”为选手提建议;承办企业千人大型观摩会5次,帮助全公司20000多名建筑工人提升技能。从不太愿意跟人提起砌墙这份职业,到现在邹彬能自豪地说,他是一名砌体质量员,他很感激这个崇尚“工匠精神”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告诚年轻人:“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邹彬这位淳朴勤奋的年轻人经过了世界大赛的磨砺,参与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工人成长为中建集团、中国建筑行业砌筑领域里的青年典型,成为全国农民工的“传声筒”。是这个大好时代造就了邹彬这样的工匠,也是邹彬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埋头苦干成就了他自己的幸福。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邹彬带来了三份建议,都与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密切相关:一份是关注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群体的建议,一份是关注建筑企业农民工入工会的建议,还有一份是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的建议。他呼吁社会能更多地关爱农民工群体,希望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能更加有力量。“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只有奋斗才能获得幸福,我希望所有和我一样的农村孩子都能够走上幸福的奋斗之路。”邹彬说。

访谈时间:2019年10月12日

访谈地点:湖南长沙

访谈对象:邹彬

整理人:张曼芝 蒋星迟 戴昕燚

《七十年七十位农民工口述历史》由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主编,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联合编撰。全书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选取了70位横跨共和国同龄人至新世纪出生的各个年代的农民工代表,涵盖农民工集中的先进制造业、新型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产业和领域,其中不乏高技能人才、返乡新“城归”,一带一路上的“海工”等。该书通过农民工讲述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业创业的经历,展现了我国70年来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在城市与乡村间行走、奋斗、成功的历史,是记录我国农民工群体发展的重要历史史料,更从另一个侧面记载了新中国70年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成长故事。

二维码 - 农民工述历史

↑扫码查看其它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