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要退出?
您暂时尚无权限,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返回
返回

蚌埠市构建征信教学高校教育多元化模式

2020/12/21 | 来源:新华信用

核心提示: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大力推广高等院校社会信用体系教育普及工作,紧紧抓住高校教育的主线,以财经类大学为基地,连续2年实施征信课程教学,打造高校征信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大力推广高等院校社会信用体系教育普及工作,紧紧抓住高校教育的主线,以财经类大学为基地,连续2年实施征信课程教学,打造高校征信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在教学工作中,蚌埠市积极探索,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成果展示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初步形成了相对适合经济类院校的征信教学思路和框架。

构建征信教学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成果

课程内容多样化。蚌埠市积极创新思路,改变教学模式,以“了解征信理论、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征信人才”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在征信理论的基础上,增加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历史沿革和金融与征信的关系,建立一套相对实用的“理论+实务”的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信用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机构与征信建设共18项主要内容,36节课时,让高校学生在掌握征信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金融系统组织架构以及金融与征信的关系,了解征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生动化。分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分组,不定期就学习内容开展讨论,以提升阶段性学习效果。其次是互动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互动教学、视频教学、参与教学、参与宣传等方式,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比如参与课件制作、提供实习机会、参与微视频制作、参与宣传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成果展示多样化:一方面是基础理论测试,主要以网络答题方式为主,可重复答题加深理论知识点的印象;另一方面是通过主题演讲,提供“课程教学总结、学习成果交流和合作成果展示”三个平台,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将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结合起来,提升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双向化。一方面培养金融机构教师队伍,成立蚌埠市征信理论与实践讲师团。近年来,蚌埠市市区11家金融机构参与了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授课工作之外,蚌埠市在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为高校师生开辟了征信实践基地,提供征信业务实践场所和机会。3年来,全市共为近60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为其提供信用报告解读、征信市场管理和征信宣传工作机会;大学生们共参与调研项目13项,市重点课题1个,省级重点课题2个,其他课题10个。同时,成立“征信飞鸽”志愿者宣传队,在征信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中,积极启用在校学生,协助制作宣传视频和折页,将所学用于实际生活中,既做征信的学生,又做征信的使者,3年来高效学生累计参与宣传活动70余次。

成效突出 共推征信高效教育的“可持续”模式

2015年,蚌埠市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与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共同创立了征信理论与实践合作基地,并签署备忘录,银校联手共同开展征信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几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较为客观的合作成果。

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2018年至2020年,在安徽财经大学的要求下,连续3年开设《征信理论与实践》选修课,受到校方和学生的积极好评,选修课学生累计达到500余人次,且每年选修学生呈增长态势。

实践活动得到认可。提供实践学习征信理论的机会得到了在校学生的高度认可,在授课期间纷纷要求到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征信服务和市场监管实习工作中去,撰写了《挺直征信及脊梁》心得体会,部分同学参与的调研报告被《征信》杂志刊用。

征信队伍得到补充。通过教育培训工作,很多高校学生走进了征信领域的大世界,对中国征信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征信机构作为自己的职业,致力于征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征信队伍在逐渐扩大。

校方给予高度肯定。在2019年《征信理论与实践》选修课主题演讲活动中,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对征信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总结出“教学模式、内容设计、教学评价”三个好,称教学成果“有引领、有建树、有成效”,希望未来能够为财经类院校培育出更多的征信人才,让金融与征信研究更好地在高校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中国的征信事业培育更优秀的人才。(左涛)


返回新华信用首页

[责任编辑: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