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通化。近年来,通化市立足“中国人参之乡”这一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人参”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有外在、有内涵、有灵魂的融合发展新路。
深入挖掘、细致研究,丰富“人参历史”文化内涵
通化采挖和栽培人参历史悠久,素有“国参故里”之美誉。公元342年就有采挖和栽培人参的记载,所在地正是今天的集安市。清道光年间,通化富尔江、新开河和佟佳江一带已出现棒槌园子。清代皇室上三旗分封的采参山场,全部在通化境内。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的诗句流传至今,采参祖师、老把头孙良也因此被民间供为“长白山山神”,其采参地点正是包含通化在内的长白山脉。通化县境内的老把头孙良墓,是迄今为止在长白山脉发现的与人参文化相关的唯一地标性历史遗迹。山神老把头、闯关东、放山采参等人参文化元素和地域民俗,承载着通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并传承至今。
随着时代变迁,作为中国人参文化的核心区域,通化人与人参的情缘仍在继续。1969年,吉林人参研究院在通化成立。2019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产业)落户通化。2022年4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人参花”增设为通化市市花。2022年11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组织专家论证基础上,复函通化市人民政府共建全国首个“中国人参城”。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通化市如期举办老把头节系列活动,至今已持续9个年头。
精心设计、精心培育,打造“参旅融合”发展名片
为传承和发扬人参文化,加快构建千亿级文旅产业,通化市创新推出了“人参之路”文旅品牌。“人参之路”将通化人参文化、人参相关产业、主题旅游有机结合,是一个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以旅游为品的文旅融合新概念,涵盖“拜长白山神、寻绿野仙踪、淘地华天宝、品人参盛宴、享康养胜境”五大核心内涵,旨在打好长白山老把头精神文化牌、人参探寻和采挖体验牌、人参产品展示销售购物牌、人参走上游客餐桌滋补牌和人参产业生态休闲康养牌。
经过重新规划和打造,“人参之路”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通化“人参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人参花元素融入佟佳江旅游度假区,建设了人参文化广场、人参花大舞台等地标建筑;创作《最美人参花》等歌曲;2022年7月,创排历史文化演绎《佟佳江传奇》并亮相吉林省“精彩夜吉林”晚会;将“喊山”“放山”“贺山”等文化习俗融入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文旅体验产品中,2022年8月,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基地;清河人参特色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清河野山参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完成;在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上,展示人参系列冻干产品、人参花产品等系列旅游商品;积极开发“人参宴”和人参食补菜肴,央视《四季味道》栏目专题拍摄报道了集安人参菜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通化市以‘拜、寻、淘、品、享’为产品体系的‘人参之路’文旅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是一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将进一步带动通化人参产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将继续挖掘人参文化、打造特色产品、推动参旅融合,为通化市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旅游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新支撑,为加快实现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贡献新力量。”市文旅局副局长安国亮如是说。